(2018年7月26日中国共产党巴中市第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推动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中共巴中市委四届六次全体会议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1.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是指导治蜀兴川的强大思想武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20余次作出重要批示。这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来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宏大理论体系,根植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四川的生动实践,聚焦于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时代课题,为科学回答新时代四川“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指明了方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治蜀兴川最明确、全面、精准的定位,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改革发展量身定做的“定盘星”,是做好新时代四川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必须更加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武装头脑,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2.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统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总体要求、第一要务、根本动力、开放格局、重中之重、价值取向、生态重任、法治保障、政治保证,是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和科学体系。这些重要指示,每一项都是关乎四川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既为治蜀兴川标注了时代方位、提出了总体要求、作出了战略谋划、指明了方向路径、描绘了美好蓝图,也为巴中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南针”,立起了行动“方向标”。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做到融会贯通、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3.坚定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统揽巴中各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既提要求、也讲方法,既指方向、也明路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指导性。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巴中发展实际,深化完善发展思路和目标举措,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到巴中改革发展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
二、深刻领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推动省委决策部署在巴中落地生根
4.充分认识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的重大意义。
省委全会是在我省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作出的一系列战略谋划和决策部署,是省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迈步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展现新作为的再动员再部署,充分彰显省委高举旗帜、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会完善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体谋划和战略布局,形成了对事关四川发展全局若干重大问题的高度共识,提振了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信心决心,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好地落实新发展理念,更好地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四川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全面领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战略谋划。
省委全会深刻把握新时代四川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重整行装再出发、与时俱进谱新篇,突出问题导向、发展导向、目标导向,对事关四川发展全局的重大思路和举措进行再梳理、再谋划、再落实。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和《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总体谋划和战略布局。两个《决定》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符合新时代新使命新实践的要求,抓住了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重点和关键,擘画了新时代四川发展的美好蓝图,回应了全省人民对未来发展的新期待,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必须深入学习、全面领会,结合实际、融入实践。
6.准确把握省委关于“十个重点问题”的重大部署。
省委全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深入分析新时代四川深刻变化的省情特征基础上,作出了“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关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高质量发展环境”等一系列重大部署。这10个涉及四川全局重大问题的决策部署,涵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一以贯之坚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又与时俱进作出新部署、提出新任务,注重一致性、保持连续性、突出时代性,是立足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系统安排,是新时代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行动纲领。
三、深度融入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布局,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
7.清醒认识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的形势。
“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乡村振兴和“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等国、省重大战略,《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脱贫攻坚等国、省重大政策交汇叠加,为巴中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依然是巴中最突出的矛盾,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是最基本的市情,决胜脱贫攻坚、补齐发展短板、加快缩小与先发地区差距是最紧迫的任务,必须自觉把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建设放到全国、全省大局中谋划,把加快发展、振兴发展作为巴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万众一心、全力以赴,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更多巴中力量。
8.坚定不移落实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的重点任务。
省委明确提出“川东北经济区建成东向北向出川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支持巴中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城市”,为巴中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目标。实践证明,市委确立的“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绿色崛起为路径,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奋力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的总体思路,符合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的巴中实践,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决心、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推动落实。市委确立的实施“六大突破”、强化“六个推进”战略举措,是加快巴中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巴中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突破重点,必须集聚优势资源、统筹工作力量、全力攻坚突破,奋力推动绿色崛起、后发赶超。
9.完善拓展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的总体工作格局。
紧紧围绕省委对巴中发展的定位,认真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突出“五个发展”着力重点,进一步丰富完善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的总体工作格局。配套“主干”借势发展。扎实推进成巴协作,积极在人才科技、产业配套、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城市规划等方面加强合作,把巴中打造为成都的产业配套基地、清洁能源基地、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和休闲度假旅游基地。联通“支点”协同发展。立足生态优势、产业基础、独特区位,加强与环成都经济圈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协作,与川南经济区在食品饮料、机械制造、通用航空等方面的协作,与攀西经济区在新能源新材料、旅游康养、现代农业等方面的协作,与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在生态保护、全域旅游等方面的协作。联动周边一体发展。推进与川东北经济区和毗邻地区各市规划对接、改革联动、创新协同、服务共享、市场开放,着力推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通,统筹开发天然气、石墨等重大战略资源,推进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共建共享、社会治理联防联控和生态环保共建共治,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统筹县域特色发展。把推动县域特色发展作为支撑巴中振兴发展的底部基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坚持全域规划、优化功能分区,明确各区县主攻方向,扬长避短、各成优势。四向拓展开放发展。在“扩大北向”方面,依托汉巴南铁路、巴陕高速、镇广高速,以产业互动、优势互补为重点,深化扩大与陕西、新疆及京津冀等区域合作;在“提升东向”方面,依托“达州枢纽”、万州港,借力巴达铁路、巴达高速,构建东向出川、通江达海大通道,在更深层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化与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的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和市场辐射;在“突出南向”方面,依托“南充枢纽”,借道成巴、巴广渝高速、成南达高铁、成自宜高铁等大通道,以产业互补、产业融合为重点,联通成渝经济区、环成都经济圈和川南经济区,深化与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对接南亚、东南亚大市场;在“深化西向”方面,依托兰渝铁路、蓉欧班列、成都国际航空枢纽,以贸易互通、人文交流为重点,推进对欧合作,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
四、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巴中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10.全面落实省委“五个聚力”部署。
省委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聚力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高端突破、优势凸显的现代产业支撑;聚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体系,构建功能完备、集群发展的城镇载体支撑;聚力提升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大通道、大枢纽、大通信,强化聚集人流、物流、数据流、资金流等功能,构建智能绿色、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支撑;聚力建设美丽四川,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构建山清水秀、城乡共美的生态环境支撑;聚力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构建守住底线、公平普惠的公共服务支撑”的重要部署。“五个聚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四川“怎么干”的着力重点,为巴中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必须紧紧围绕省委“五个聚力”部署要求,坚定不移推动落实,加快巴中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11.明确巴中高质量发展要求。
推动巴中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以特色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为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坚持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增强投入产出效益意识,加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以新的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解决交通不畅、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城乡品质不高、同步小康“底板”不稳等问题,着力补齐短板。坚持因地制宜,从全国全省全市“一盘棋”中谋划各地发展定位、特色、重点和突破口,研究确定高质量发展目标路径、主攻方向和关键举措,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走出符合自身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五、强化高质量发展关键支撑,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2.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四大农业产业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巴中农业竞争力。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在高山生态绿色种植区、中山特色种养区、城郊低山三产融合保障区,科学布局一批百亩连线、千亩成带、万亩示范的特色农业基地,推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殖和精深加工,通过利益联结机制把小农经济纳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力争到2020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5家以上。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基地。每年新建茶叶、核桃、道地药材基地24万亩以上,新增规模生态养殖场200家以上,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成现代农业标准化基地100万亩,加快建设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工程示范基地和四川省青少年健康食品饮料生产示范基地,建成秦巴山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生物医药基地。实施品牌战略。突出质量兴农、科技兴农、绿色富农、品牌强农,加大农产品“三品一标”示范创建,大力推广通江银耳、南江大叶茶、南江黄羊、青峪猪、平昌青花椒、恩阳芦笋等地方优良品种,加强农产品品牌整合,提升“巴食巴适”“巴中云顶”等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巩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创建成果,鼓励区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推进现代生态循环示范县、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拓展农产品营销网络。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流通服务体系,加快川陕渝高端农产品集散中心和秦巴山区农产品专业化市场建设,高水平办好秦巴山区绿色农林产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把更多投资者“引进来”,把更多“巴中产”卖出去。
13.推动工业经济优化升级。
聚力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新型工业”,优化工业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围绕白酒、饮料、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做大食品饮料产业,培育行业龙头;依托道地药材资源精选主导品种、优化区域布局、做大产业规模、做好精深加工,推进中药现代化;立足天然气、石墨等优势资源,推进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和石墨新材料研发生产,建设国家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基地;抢抓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等机遇,配套引进、集群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着眼价值链中高端,构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现代数字产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建成食品饮料五百亿级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3个百亿级产业。大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实施“十亿级企业培育行动”,每个重点产业培育2—3个具有较强支撑引领能力的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园区提档升级。以巴中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新型工业产业示范基地和特色专业园区创建为抓手,推动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力争到2020年,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产业集中度达到70%以上。探索推行“一区多园”管理体制,支持巴中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区县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园区。
14.建设旅游经济强市。
大力发展旅游、康养、商贸物流、文化创意“四大现代服务业”,重点在全域旅游上奋力突破,突出“山水画廊·秀美巴中”特色定位,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市和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森林康养目的地,打造旅游经济强市。突出规划引领。高品位规划光雾山-诺水河生态旅游核心区、川陕苏区红色文化旅游区、特色乡村旅游聚集区,提升品质、完善业态、丰富文态,打造精品景区。擦亮金字招牌。立足旅游资源禀赋,擦亮“山水、洞天、红色、人文、康养”五张金字招牌,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力争到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5个。丰富旅游产品。积极打造南江黄羊、巴中枣林鱼、通江银耳等“巴食巴适”特色餐饮品牌,提升《下里巴人》《望红台》等精品剧目和溶洞河道漂流、山地滑草滑雪等体验性游乐项目,打造巴山剪纸、叶雕根雕等旅游创意产品,加快建设寨坡、化成、黄石等特色旅游小镇,打响“巴山民宿”品牌,实现“游在巴中”“玩在巴中”“买在巴中”“住在巴中”。完善配套功能。推进机场、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景区游道等多元旅游交通建设,形成“快进慢游”综合旅游交通网络。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在重点景区、乡村旅游示范点实现移动网络全覆盖。加强旅游资源保护,推进核心景区游、基地集中住,确保自然资源永续保护、开发保护相得益彰。加强市场营销。紧盯成渝西、港澳台、沿海地区等目标市场,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对全市旅游景区和重要景点全方位推介展示,接续举办光雾山红叶节等区域性旅游节事活动,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提升巴中旅游知名度影响力。力争到2020年,文旅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20%以上。
六、激发高质量发展根本动力,大力推进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15.聚焦关键性改革攻坚突破。
加快推进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试验,积极争取优势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发展等改革试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三次产业供给质量。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资产资源“三权分置”、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等农业农村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融合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转变财政支持发展方式,用好用活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基金。提高金融促进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引导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有效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落实“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政务服务改革;结合党政群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按规定设置部门、区县审批权限。稳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统筹推进投融资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医药卫生体制等关键领域改革。
16.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积极培育创新主体。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应用创新为核心,建立以科技为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大力培育“有产学研合作项目、有新产品、有专利技术、有专家团队、有研发平台”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强化高端智慧现实运用,支持巴中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巴中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重点实验基地、实验室建设,引进一批科研机构落地巴中。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积极搭建众创、微创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对获得国省级奖励的科技成果和个人,给予相应配套奖励;对在巴转化应用的重大成果,给予特殊支持政策;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产业金融,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支持开展中试放大、技术熟化、工程化配套和产业化示范,完善科技成果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制度,探索建立知识价值、成果权属与利益分配机制。
七、构建高质量发展开放格局,不断拓展巴中开放发展新空间
17.建设现代立体开放交通体系。
按照“加密、联网、升级”总体思路,深入实施第三轮交通大会战,着力构建“6631”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贯通对外开放大通道。加快巴中恩阳机场建设,确保年底通航;做好通江县、平昌县、南江县3个通用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汉巴南快速铁路、广巴铁路扩能改造前期工作,年底前开工建设汉巴南快速铁路巴中至南充段。年底前巴陕高速全线通车、巴万高速巴中至通江段形成通车能力;积极推进镇广高速、苍巴高速等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坚持以“大交通”推进“大物流”,以多式联运、集约发展为导向,加快恩阳区航空物流园和巴中经济开发区公铁物流园等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形成以机场为依托融入一线城市、以万州港为依托通江达海、以蓉欧快铁为依托走出国门的现代物流通道体系。以“四好农村路”为重点,合理规划建设乡镇和村道联网路、村内通组路、旅游路和产业路,到2020年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社社通硬化路。统筹加快红鱼洞、黄石盘、江家口等重大水利项目和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巴中高质量发展基础。
18.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建设,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和自主品牌,打造市场化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立足巴中绿色生态优势和绿色农林产品优势,把秦巴山区(四川·巴中)绿色农林产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打造成巴中对外开放的区域合作平台。依托各类重要节事赛事活动,把巴人文化艺术节、光雾山红叶节打造成为巴中商品展示展销、文化交流、投资促进的全方位开放平台。
19.持续深化开放合作。
积极对接先发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精准招商,提升招商引资实效。深化市厅、校地和友好城市合作,积极参与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西洽会、科博会、农博会、海科会、旅博会等重大展会和“创引帮”等投资促进活动,持续宣传推介巴中,展示巴中的优势和潜力,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加快筹建巴商总会和异地商会,充分发挥商会在投资促进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八、突出高质量发展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推进乡村振兴重点突破。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主动对接、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勾勒路通、业兴、村美、人和的巴山新村美丽蓝图。以国家新农村建设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建设为契机,掀起新一轮乡村基础设施提升热潮,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坚持“山水田林湖草”综合治理,打造一批有品质、有特色,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及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田园综合体。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重点,以创建农业强县为载体,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推进“厕所革命”,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培树文明乡风,传承弘扬农耕文明,增强乡村善治能力。大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农业科技人员队伍、现代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新乡贤队伍,让农业成为有竞争力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有吸附力的家园。
21.全面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以人为核心、以就地就近城镇化为重点,加快构建中心城区-县城-特色镇-中心村聚居点四级新型城镇体系,完善城乡公共服务,提升城乡社会治理水平,努力把城市做优、集镇做特、农村做美。巴城老城区重在疏解功能、提升品质,推动巴城加快建成秦巴山区中心城市和现代森林公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经开区、恩阳区重在完善功能配套,提高人气、商气。三个县城重在围绕服务配套中心城市、优化交通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积极开展各类城市创建活动,彰显县域特色、增强吸附力。着力打造一批综合型、农贸型、旅游型、商贸型等专业型特色集镇,建设市级以上特色镇40个。城郊型乡镇(街道)突出城镇新区、产业园区、新型社区建设,在承接城镇辐射、完善服务功能中壮大经济总量;骨干交通沿线乡镇以产业带、物流节点为重点,培育壮大经济带;文旅资源富集乡镇以文旅、康养、商贸为重点,在发展乡村旅游、配套文旅产业中实现经济振兴;边远乡镇以补齐短板、脱贫攻坚、改善民生为重点,逐步壮大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中心村发展上依托土地增减挂钩、易地扶贫搬迁、古村落保护等政策,加快建设“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美丽新村,全面提升中心村形象,塑造美丽乡村发展新格局。
22.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坚持各区县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竞相发展,支持巴州区产城相融、城乡一体,突出发展现代中药产业、观光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支持恩阳区依托航空、高铁交通优势,突出发展商贸物流、食品饮料、现代农业、文化旅游,走出新城新业新路子;支持南江县突出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绿色农业,打造生态经济强县;支持通江县突出发展生态农林产业和红色旅游,加快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建设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县;支持平昌县突出发展现代农业、白酒食品和机械制造工业、特色乡村旅游,建设丘陵地区经济强县;支持经开区突出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现代化产业新城、宜居新城。
九、跨越高质量发展重大关口,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23.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扎实推进9个风险防范工作落地落实,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突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积极争取金融债务化解政策,建立健全市县金融监管体系,强化属地处置责任,着力整治化解互联网金融等风险;加快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金融生态良好环境;支持驻巴金融单位创新金融服务,优化金融产品结构,推进金融与巴中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多方位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突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认真落实国家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政策规定,坚持依法理财、规范举债,严控地方债务特别是隐性债务增量,健全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
24.高质量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全面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在巩固巴州区、恩阳区脱贫成果基础上,确保2018年南江县摘帽、2019年通江县和平昌县摘帽,2020年实现同步全面小康。统筹推进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发展,建设新家园、培育新产业、塑造新农民、形成新风尚,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加强资源整合,强化政府、市场、社会多元投入、多元帮扶,坚持沉下去、贴着帮,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的大扶贫格局。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办好农民夜校,加强群众感恩奋进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自觉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25.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守住生态底线。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争取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扎实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普查工作,全面完成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和环保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持续巩固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市成果。合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施“九大绿化行动”和增绿添彩工程,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打造一批美丽城市、美丽街道、美丽社区、美丽村庄。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推行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清洁生产产业,抓好气化巴中、电能替代、清洁替代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优化绿色空间、培育绿色产业、打造绿色品牌、彰显绿色品质。健全企业准入和环保负面清单制度,积极倡导绿色健康消费,大力创建节约型机关和绿色“细胞”。
十、把握高质量发展价值取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26.办好急难愁盼民生实事。
持续加大基本民生保障投入,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不低于70%。推动省10项民生工程、20件民生实事任务逐项落实,办好市自选10件民生实事。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托底安置大龄、残疾、家庭特别困难的贫困群众就业,强化重病重残特殊人群的兜底保障。实施重点群体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推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法治化、机制化建设。
27.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统筹抓好大中小幼等各级各类教育,深入推进化解大班额攻坚计划。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抓好薄弱学校改造,加强教育科研,提升农村教学质量,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深化健康巴中建设。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城市医联体、县域内医共体建设,健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行业综合监管制度,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入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强基层卫生能力建设,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所达标卫生院,每个村建成1个达标卫生室。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持续强化社会保障。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促进中小微企业和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人群参保缴费,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加强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与专项救助制度有效衔接,健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扶助经济困难和失能老人,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
28.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强化理论武装、舆论引导,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群众精神文明创建,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依托巴文化研究院和巴人文化艺术节,深入推进文化“四大工程”,加快推动米仓道申遗,推动巴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提升行动。持续开展“精品剧目进巴中”“律动巴山”文化惠民活动,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创意街区和特色小镇,支持影视传媒、文化会展、文化创意、广告传媒、数字动漫、艺术品交易等文化产业发展。
十一、强化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9.推进民主政治发展。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支持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推动地方立法、监督、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代表工作、人大自身建设创新发展,规范市、区县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设置。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工作,聚焦党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监督,规范市、区县政协专门委员会设置,建立健全与委员联络的专门机构,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开展民主监督,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切实加强群团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构建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新时代巴中群团工作体系。加强党管武装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30.深化依法治市实践。
开展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活动,推进“法律七进”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坚持依宪执政、依法执政,聚焦基层基础,聚焦“关键少数”“关键环节”,统筹推进依法治理。加强地方立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完善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严格规范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和诉讼制度改革,构建权责统一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
31.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乡镇服务能力建设,推进管理服务机构下移、职能下延、力量下沉,完善基层网格化管理,健全村居自治机制,推进基层共建共治共享。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三条底线”,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及时依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加快实施“雪亮工程”,健全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治乱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十二、加强高质量发展政治保证,着力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32.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依托各级党校、大巴山干部学院,加强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党委书记管党治党“施工队长”政治责任,切实做到“五个必须”,坚决克服“七个有之”,推动形成正气充盈的政治环境。
33.大力加强政德建设。
发挥巴中优秀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在反腐倡廉中的净化功能,挖掘利用好家风家规等传统廉政文化资源,培育党员干部良好家风。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袍哥”文化、圈子文化、码头文化,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常态开展廉政教育,抓好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九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推进“中梗阻”问题专项治理,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增强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
34.始终保持惩腐高压态势。
深入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遏制增量、削减存量。健全“三牌+三函”预警惩戒机制,持续强化扶贫领域、经济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深入推进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深入推进市、县两级纪委派驻(出)机构改革,深化政治巡察,推进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全覆盖,扎实抓好中央、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做好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持续深化“阳光问廉”监督模式,健全基层“微权力”防控机制,加强行政权力依法规范运行监督,持续扎紧织密制度笼子。
35.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党管干部和“好干部”标准,突出“五个过硬”,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实施“巴山优才计划”,完善“巴山优才1+9”政策体系,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积极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巴中、创新创业的本土人才。实施新时代治蜀兴川执政骨干培养巴中计划、“双挂双派”计划,推行重点岗位轮岗交流,提升干部干事创业能力,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健全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大力鼓励创新实践、敢破难题的干部,真心包容出于公心、探索新路的失误,坚决防止“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探索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按照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和阶段性任务实行差异化考核。落实一线干部关爱激励机制,落实体检、休假等制度,关注干部职工心理健康,丰富文化体育生活。着力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拼搏实干,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一图读懂:《中共巴中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