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8-sb.com
站内搜索:

“旅游+产业”精准扶贫:贫困地区摘“穷帽”的新路径

【2018-02-27 16:42:54】【来源:中国产经新闻】【字体: 】【颜色: 绿

   原标题:“旅游+产业”精准扶贫:贫困地区摘“穷帽”的新路径

  如果不能真正提升当地贫困人口的劳动技能、不能激发当地贫困人口的主动性,任何增量的资金和项目进入都无法形成可持续性的发展动力。所以,扶贫与扶智是不可分离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如何才能彻底消灭贫困?在全面实现脱贫,尤其是深贫地区脱贫,被认为是最难解决的硬骨头。

  春节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成都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挑战依然巨大,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依然不少。今后3年要实现脱贫3000多万人,压力不小,难度不小,而且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

  习近平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清醒认识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任务的艰巨性,清醒认识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贫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

  各部委及各级政府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坚定不移地将脱贫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尤为一提的是,旅游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场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旅游扶贫在各地发挥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日前,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切实加大旅游扶贫支持力度。

  方案表示,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规划水平明显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明显改善,乡村旅游扶贫减贫措施更加有力,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训质量明显提高,特色旅游产品品质明显提升,乡村旅游品牌得到有效推广,旅游综合效益持续增长,旅游扶贫成果不断巩固,乡村旅游在带动和促进“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如期脱贫中发挥有效作用。

  “我国贫困问题具有显著的地域性,贫困人口占比高、贫困发生率高的深度贫困是攻坚战中的难点。如何把‘青山绿水变为金山银山’,是推进贫困山区致富的重要途径。”曾调研旅游扶贫项目的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金雪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虽然我国一些非常贫困的山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但是,其生态环境非常优美,因此,具有旅游开发的潜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实现当地百姓快速脱贫。

  金雪涛表示,方案指向深度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及相关产业开发,这将进一步发挥“旅游+”产业模式的优势,推进生态环境改善与扶贫行动的结合。

  旅游产业助力贫困户脱贫

  脱贫的最终目的不是“救济一时之贫困”,而是如何开启“财富之源泉”。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红花镇车田村,全村人口约有150人,而留守车田村的村民却不足50人。

  “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我们这的村民住的是阴暗低矮的瓦房,穷,没有办法,家乡没什么适合我们的工作,只好外出打工赚钱养家糊口。”27岁的卢彩燕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2010年我离开学校就去了广东东莞打工,每月收入不到两千块钱,为了节省开支,我一年就春节回家一次和家人团聚。”

  卢彩燕说,2016年我听说我们家乡建了旅游产业,也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因此,我就辞掉了东莞的工作来到了红花生态园,现在我在生态园月收入三千多块钱,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和卢彩燕有着类似情况的还有何超英。30岁的何超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红花镇红花村村民,因父母残疾,孩子年幼,一家人的生活仅靠丈夫一人外出打工挣钱来维持,因此,何超英一家的生活十分贫困。

  “自从我们这边建成了红花生态园后,我们家的日子开始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何超英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村里的人流量随着红花生态园开发运营等各方面逐渐完善后,来生态园观光旅游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我老公也不外出打工了,回到家乡做起了旅游生意,我自己在生态园做服务员,月收入两千元,还不耽误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广西贺州钟山红花峰江生态园副总经理宋家金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生态园是一个三星级乡村生态旅游景区,景区内除了地下泉水泳池外,还有百香果、桑果等采摘园,随着生态园的发展壮大,结合当地政府的脱贫攻坚目标和任务,红花生态园也主动联系了周边的贫困户,让贫困户进入生态园并入股,首批入股贫困户38户,每年分红一次。现在村里的贫困户不仅有了固定的收入,还让他们有面子,有尊严,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干,成为红花生态园的一员,共同致富。

  事实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地方依靠旅游资源,通过“地方风貌特色化”打造乡村旅游、景观农业等旅游业,使得当地贫困户成为脱贫增收主体的还有福建省小松镇国家级美丽乡村试点村。例如,该地在2016年初实行贫困户精准识别时,试点村引导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并协调农村信用社给贫困户办理扶贫小额贷款(每户五万左右),帮助在流转土地上发展百香果、草莓、桔柚、葡萄等水果观光采摘园。这样的举措不仅成功地吸引了游客,还使每个贫困户年增加收入近十万元,真正实现了依托现代休闲观光农业产业稳定脱贫。

  实现脱贫需不断探索与创新

  事实上,作为精准扶贫的一个创新,旅游扶贫也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点。把“青山绿水变为金山银山”,使贫困地区的农民真脱贫,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不过,旅游扶贫虽是精准扶贫中的一招好棋,但这一模式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旅游扶贫过程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如何推进旅游扶贫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是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尤为一提的是,在一些地区(深度贫困),由于生态资源隐藏于深山或在一些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囿于薄弱的交通、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因此,也会对存在与游客无法对接的境遇。

  金雪涛认为,旅游扶贫的政策得以有效落实的根本是解决贫困地区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对接瓶颈。首先,要层次递进地推进旅游扶贫工作,不是所有深度贫困地区都适合进行旅游开发,选择旅游资源对接需要具备一定市场基础条件的地区先行试点示范,找准旅游与扶贫的最佳结合点,按照典型引路、深度发展的路径确保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有效果有效率;其次,可进行旅游扶贫地区要充分发挥各管理部门的协同合作,先期做好旅游相关的行、游、吃、住等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并建设完善,夯实旅游扶贫工作的基础,提供符合行业标准的服务;然后,关注旅游相关资源要素的整合、旅游资源要素与贫困地区其他资源要素的融合,增强“旅游+”产业模式的符合效应。例如,将旅游与特色农产品结合,可以利用互联网加强耕种者与旅游消费者的联系,打造地方特色生态品牌;最后,加强深度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育,形成坚实的内生动力。如果不能真正提升当地贫困人口的劳动技能、不能激发当地贫困人口的主动性,任何增量的资金和项目进入都无法形成可持续性的发展动力。所以,扶贫与扶智是不可分离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当前,扶贫旅游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项目与财政资金投入的精准度有待提高和对贫困户帮扶的系统性和长效性有待加强。”金雪涛表示,一方面,需要建立项目和资金绩效评价的合理机制,在现有评价体系中应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测评、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避免出现“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现象;另一方面,需要完善低保制度,使其与先行扶贫脱贫政策保持协调。同时,在旅游扶贫项目中要优先“造血”,提高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劳动致富,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输血”,保证其不再出现因老、因病等返贫。

  那么,在旅游扶贫方面,如何发挥财政投入及引进民间资本进入呢?金雪涛表示,稳健的财政投入是扶贫工作成功的保障,公共财政承担着直接提供公共物品(服务)和间接引导民进资本进入公共物品(服务)领域的双重作用。要实现财政的精准投入,以旅游扶贫规划带动减贫脱贫人口数确定投入规模,并更多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发挥财政的直接投入作用。

  如何创新收益分配机制,让扶贫旅游产生的效益真正反哺当地经济和优化贫困户实现脱贫呢?

  金雪涛说,优化收益分配机制,可以探索资本收益型扶贫模式入手,将项目的财政资金按比例量化为政府投资人和贫困户的入股资金,加上贫困户的土地使用权、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作为参与经营的股份,投入到旅游扶贫项目或经营主体(企业)内,以“保底+红利”的形式明确政府投资人、企业、贫困户的分成比例,不但可以激发贫困户参与旅游扶贫项目的积极性,还可以保证贫困户获得较稳定的股本收益。(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责任编辑:苦菜花】
页面功能:【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