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8年,是南江县脱贫“摘帽”年。南江县委县政府以“不摘帽就免职”的决心,下大力气,百倍用心、千倍用力,努力实现“户脱贫”一个不剩、“村退出”一个不留、“县摘帽”一步不迟的誓言。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南江脱贫攻坚一线采访,从聚力帮扶到产业增收、再到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措施推进中,让我们看到了脱贫摘帽的希望,也看到了南江乡村振兴的曙光。为此,本报推出《从脱贫攻坚看南江乡村振兴的曙光》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春来花开。三月的南江,和风吹遍山乡。
脱贫摘帽的“春季攻势”已经轰轰烈烈打响。由全县3600余名县级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村(社)干部组成的520支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打起铺盖卷,向扶贫一线挺进——
一身土、两脚泥,驻村工作队实实在在沉下去,真真切切贴着帮。激情在田野上飞扬,农村在逐渐变化。老百姓说,懂乡音、解乡情、亲乡邻的干部越来越多,脱贫摘帽大有希望,梦圆小康的日子不远了!
“扎根”——
当南江的光雾山还是风霜割面,而早春的长赤镇华山村已是桃李芬芳。
3月4日上午,春雨洗净的空气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在去往村委会的路口,华山村驻村队副队长杨度正从一辆卡车上卸下床垫、锅碗瓢盆,还有大包小包的衣物。
“带这么多东西,看来真的是要在这里住下来了。”村民张峰一边乐呵呵地说,一边搭手帮忙搬东西。
杨度是来自南江县政府办的小伙子,这次和同事周明武一起派驻华山村。
不到半个小时,在村民的帮助下,两人就搬进了2000元租来的民房里。很快,床铺好,洗簌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
中午时分,从来没有做过饭的杨度和大家一起开始准备午饭,尽管动作有些笨拙,但认真劲儿十足。
“现在必须要学会自己做饭,做家务。”杨度知道,留在村上不是一时半会儿,也不是一月两月。所以先前会的要做,不会的更要学,不能为这些小事耽误了驻村帮扶大事。
按照市委“沉下去、贴着帮”的要求,去年9月30日,在南江县脱贫攻坚摘帽动员大会上,市政府副市长、南江县委书记刘凯提出,帮扶工作要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心连心,全链条式做好群众工作,认认真真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琐事、急事、难事。
解决好群众的琐事、急事、难事,不住下去、不沉下去、不扎下根,又怎能办得好。
吃在村里、住在村里,这是纪律规定。填个表、拍个照、签个字的帮扶已经成为过去式。安安心心住下来,踏踏实实搞帮扶。南江县委组织部明确规定,驻村工作队坚持工作在基层,每月回城(家)不超2次5天。
“三天了,吃了两餐米饭,其余餐餐面条,终于把餐具备齐了,可以好好煮顿饭了。”赤溪镇陈坪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谢尚尧来自县文联,自从驻村后,天天写驻村日记,并从一点一滴中学习积累经验,努力去适应农村的生活,去学会和群众打交道。
“按照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全覆盖’组建的要求,截止目前,520支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全部进驻村上。”南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岳晓燕说。
“变身”——
“我们这个村是2016年脱贫的,目前主要是帮助村民发展产业,还有个别群众有些具体的困难……”驻村的第一天上午,在红光镇柏山村村委会办公室里,一场见面会正在召开。村支部书记杜伟给驻村工作队详细介绍村里产业发展和具体困难。
笔在纸上写出“沙沙”的响声,在村支书面前,这些来自县上和镇上的干部俨然成了学生,他们一边用心听一边认真记。
走村不落户,户户见干部。这是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只有把情况摸清楚了才能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会议一结束,走访农户迅速开始。
“羊肚菌长出来了没?”驻村工作队队员严怀成一走到柏山村三社社长李华龙家里,首先就问起了羊肚菌。
从2016年开始,柏山村就开始发展羊肚菌产业,但村民对此总是有些疑虑,李华龙便带头种植,因此,今年的收成决定大部分群众对羊肚菌种植的选择。驻村工作队对此尤其关心。
同样的驻村情结,不同的地点。
驻村的第三天一早,长赤镇华山村驻村工作队员周明武沿着崎岖的小路走了一个小时,裤管和运动鞋上沾满了泥巴,额头渗出了密密的汗珠。
“以前很少这样走,坐在办公室的时候多”。周明武一路想着怎样和贫困户何军章说话,才能取得信任。
来到贫困户何军章家里。
未见其人,先闻声声犬吠,主人忙着拴狗,招呼客人,一阵嘘寒问暖后便切入了正题。
“如果在上面修房子,土地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我土地全部在上面。”“你晒场也有吧?”“晒场也有。”
何军章既是贫困户,也是村里有名的倔脾气。村里实行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他说啥都有意见。后来通过干部的政策宣讲和解释,终于把他的思想工作做通了。这次走访,周明武主要是想了解实行土地增减挂钩后,何军章的生活生产情况。
行百里路,进百家门。脱下西装革履,换上运动鞋,沉到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问产业,问村情、问疾苦。一户一户走访调研,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一户一户帮选致富路子,尽心尽力把党委政府关心带给群众。
使命在身,责任在肩。这些从办公室走出来的驻村队员书生气少了、泥土味多了;正襟危坐少了,俯身贴地多了。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熟悉到熟悉,他们正在广袤的农村改变着自己。
实干——
一夜淅淅沥沥的春雨让红四乡沈坡村的土地变得湿润,这正是补植青花椒的好时机。
由于去年冬天雨水偏少,导致沈坡村种植的青花椒部分缺苗。下来才两天的驻村工作队了解到这一实际情况后,迅速在外调回了种苗,利用前两天的一场春雨,组织群众进行补植。何美玲家缺人手,大家准备帮一把。
“何美玲,吃饭了没?”3月5日一早,南江县委办驻沈坡村工作队队长眭蕾一改在办公室的文静、扯起嗓子喊起来。
挽起袖子、扛上锄头,这些在县委办经常握笔的姑娘小伙子们与何美玲一起开始劳动。
挖窝、放苗、培土,两个小时后,两亩多的花椒园补植结束。驻村工作队队员的手上、鞋上沾满了泥巴,队员岳禹贤的腰有些直不起来了。望着一个个年轻姑娘、小伙子满脸的疲惫,何美玲邀请他们一起去家里吃饭。
“不了,不了,我们还有事”。迈着有些酸软的腿,驻村工作队又走向了另一家农户。
……
不在村民家里谈,就在田间地头干。身子沉下来了,还得心贴心地帮。
房岭村是南江县今年预脱贫村,工作多,脱贫任务重,7个村干部忙不过来,第一书记周琴急得火烧眉毛。
驻村工作队一到来,解了她的燃眉之急。红光镇社区干部、驻村队队员李甫国跟老百姓打交道有一整套经验,还有县上来的熟悉政策、懂产业发展的驻村工作队员,一到村里就没停歇,一件紧接着一件干。
队长总负责,副队长履行第一书记职责,你抓政策宣传,我管产业发展。不管是贫困村还是非贫困村,一个会议,一张责任分工表把驻村工作队队员的职责划分得明明白白。
这个月抓土地增减挂钩,本周走访群众,明天去看易地扶贫搬迁。520个驻村工作队把帮扶工作安排到月、细化到周、落实到天。
只有亲近大地,才能嗅到泥土的芬芳。只有实打实地干,脱贫摘帽才能“大捷”。
东家的院坝要硬化,西家的庭院经济没发展起来。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一件件群众期盼的事,驻村工作队的干部都用心用情当成大事办。
小事、大事,只要是群众的事,驻村工作队都要去实实在在帮着办、去落实。
扎下根、沉下心、扑下身。南江3000多名驻村工作队队员用办好群众的这些大小事诠释着“驻村”简单而又深刻的内涵。
集众智、倾全力。一个个为了群众奔走劳累的身影在南江山乡凝成一幅幅温暖而动人的画;践行“脱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的誓言汇聚起南江脱贫摘帽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