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8-sb.com
站内搜索:

巴中汉族民间舞:《翻山铰子》

【2015-02-27 10:56:21】【来源:巴中市文广新局】【字体: 】【颜色: 绿

  

 

  汉族民间舞·《翻山铰子》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四川卷》记载,四川汉族民间舞有39种85个节目。《翻山铰子》就是其中之一。

  《翻山铰子》是一种挥舞和击打铰子(铜质小镲)的男子舞蹈。建国前,主要分布在平昌县的西兴、响滩、白衣和相邻的营山县老林、双河一带。建国后,逐渐扩展到邻近的渠县、通江、南江、巴中等地。《翻山铰子》源于何年?据平昌县高峰乡艺人厥清太(1926年生)口述:“我师父是龙岗乡的苏兴太(享年七十八岁),八岁时向本县一位民间艺人(佚名)学吹唢吶和刷铰子。他教出来的徒弟,都是又会吹唢吶又会刷铰子……”又据营山县老林区艺人谢元照等忆述:“早年有一个叫聂信忠(又名聂老五)的人,到平昌做生意,从胜漆的民间艺人那里学打《翻山铰子》,以后带回他的家乡──营山县老林区明德乡,开始在当地传播。殁于1944年,享年六十九岁。”根据以上调查,按师徒传承代数的时间推算,最迟约在清咸丰七年(1857年)和同治四年(1865年),平昌和营山两地已有《翻山铰子》的活动,距今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

  《翻山铰子》的表演,艺人称作“刷铰子”,在唢吶和锣鼓的伴奏声中,铰子手(表演者)合着节拍,挥动双铰,不时放长或收短铰上所系的绳子,忽而甩过头顶,忽而绕过腰腿翻旋飞转,在各个不同部位击打,展现出种种优美的舞姿和造型。动作舒展灵活、刚健粗扩,气氛欢快,十分红火热闹。深受山区人民喜爱。由于技巧性强,一般以单人表演为主,以后发展了双人、三人和四人等多种表演形式。近年来回各地艺人竞相创新,把在平地上的打铰动作。搬到方桌和长凳上去表演,并吸收融合了一些其他艺术技巧。形成了“高台铰子”这一新样式。为了有所区别,便把原在院坝、堂屋、路途等平地上表演的铰子统称为“平地铰子”。在每场表演中,各种形式交替进行,使演出更加丰富多采。

  《翻山铰子》的基本动作,根据放长和收短铰组做打效动作而区分为“长绳铰”和‘短绳铰“两个类别。其打法,大都由打、擦、翻、转四种方式构成,约共有四十多个动作。大多数动作都冠以形象化的名称,如:水漩莲花、苏秦背剑、白鹤亮翅、黄龙缠腰、风吹杨柳、团鱼晒壳、青蛙晒肚、朴地蓬花、跑马射箭、鲤鱼跳龙门等等。

  《翻山铰子》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只在迷信职业行当中传承。如:苏兴太,厥清太,聂信忠等人都曾从事过迷信职业。他们在祭神、驱邪等活动中,常常以铰子作为法器,边打铰子边作法事。在婚嫁和丧葬礼仪中,他们又是一套吹打班子,当地称为“八仙鼓乐师”。厥清太忆述说:“解放前,吹吹吶刷铰子的叫做‘八仙鼓乐师’,又叫‘大班师’。相传起源于八仙中的韩湘子。过去,送殡、擡花轿、看坟地、大小红白喜事,都请我们这帮人来干。唢吶子进丧房,给死人凑兴嘛!那时候,鼓乐师就是吹一阵唢吶刷一阵铰子。在过去的年代里,由于艺人社会地位及职业的低下,加上本身”只传本家不传外族“等俗规的限制,《翻山铰子》的传承十分缓慢。它虽在祭祖娱神的同时,尚具有庆喜和娱人的一面,但因受局限而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表演的人数只有一至二人;套路和动作少而简单。形式也只有短绳铰一种。

  建国后,《翻山铰子》以其欢快热烈、刚健粗旷的气质受到广大山区人民的喜爱,它的娱乐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逐步发展成为”跳喜不跳丧-的特定形式。在解放初期的土改中,农民们庆祝翻身时,《翻山铰子》抒发了他们无比强烈的翻身感,曾被誉为“翻身铰子”。经过一段时间传播和发展,成了当地最受人喜爱的民间舞蹈,婚嫁时请铰子队来助兴,已成为当地一种乡俗。因而当地有“离了和尚不念经,离了铰子不送亲”的说法。

  1955年,《翻山铰子》在四川省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调演中,作为川北地区特有的舞种,以其优异的技艺而获奖,大大促进了该舞的发展。此后各地纷纷建立起半专业性质的表演队,铰子手的人数也成倍增加。由于各地及队与队之间的竞技和交流,使铰子的表演技艺不断提高。随着长绳铰动作和高台铰子逐步形成和发展,各地铰子队逐渐出现了各自的不同风格,如平昌县即有三个各具特色的队:

  以谭周发为代表的队,以动作准确、优美见长;

  以厥清太为代表的队,戴着面具表演,诙谐而风趣;

  以何树恒为代表的队,舞姿刚健,动作舒展,他的大铰子(直径约20厘米)表演,尤为别致。而营山县以谢元照为代表的队,则以大方挺拔而另树一帜。

  近年来,各地铰子艺人广泛收徒传艺,精心培养了一大批十三、四岁至二十多岁的新生力量。他们天资聪敏,基本功扎实,刻意钻研高难技艺,成绩突出。如:平昌县的杨永明、周泊基、厥作贵,营山县的谢世平、肖先群、罗华全等,都是一些后起之秀,他们对《翻山铰子》的继承和发展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翻山铰子》的伴奏曲牌较多,已收集到的约有三十多首。所有曲牌均为了节拍。其中经常使用的只有一小部分,如:「花引子」、「南瓜花」、「丝瓜花」、「浪淘沙」、「长阴调」等,其余则用于烘托气氛。一些曲牌大同小异,或仅有个别音符有所改变。伴奏乐队一般由唢吶一至二支,小鼓、小擦、小锣各一个组成,曲牌可任意变换或反复。打击乐无独立的曲牌,只配合唤吶敲击节奏。伴奏和舞蹈基本按中速进行,无明显的快慢变化。

  2005年8月底,平昌县组织110人创编排练的民族民间舞蹈《翻山铰子》表演团,代表巴中市参加在雅安举办的四川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蜀风神韵》民族民间艺术巡游展演活动,经过省上专家以及观众投票,《翻山铰子》舞蹈在参加此次活动的14个州市、25个代表团体中脱颖而出,获得四川省第三届旅发大会民族民间艺术创新“金奖”和民族民间艺术展演巡游“组织工作奖”。(朱仕珍 杨正保 )

【责任编辑:苦菜花】
页面功能:【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