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以前打仗受伤,右脚现在已经无法走路,这里也还有个疤。”95岁的抗战老兵张明道用手指了指盆骨位置。张明道说,比起当年马革裹尸的战友,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个英雄,在国难当头的年代,为国家和民族而战,是每个中国人的使命。
作为辎重兵到过陕西、山西省作战
张明道是巴州区曾口镇龙池村人,抗战期间,他到过陕西、山西省,大小战斗数10次,2次负伤,多次在鬼门关徘徊。如今,身体瘫痪的张明道无法行走,听说我们要来看望他,便执意不肯躺在在床上,儿子拗不过,只好将他抱在了屋外的椅子上。当晚报记者让他讲一些抗日故事时,老人双眼焕发出了神采,声音也变得格外洪亮。
1939年,张明道应征入伍,被编入国民革命军三十四集团军七十六军一九六师的炮兵营,作为一名辎重兵,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构筑各种工事、埋设地雷等。参军后不久,张明道就遭遇了一次刻骨铭心的战斗。当时,张明道随部队开到陕西韩城、潼关一带,任务是阻击日军过黄河。一天夜里,连队驻防在一个扎花厂,鬼子的小股部队前来偷袭,被哨兵发现后,中国军队的轻重武器一起还击,把他们赶跑了。这虽然只是一次短暂的接触战,但还是让张明道见识了战争的残酷和日军的凶狠。
两次负伤身上至今还有两处伤疤
伤疤是军人最好的军功章,张明道身上至今还有两处伤疤。
“有一次我正弯着腰挖交通壕,对面鬼子趁机打了几发冷枪,我感觉大腿位置一麻,顺手摸了一把全是血,幸好只是擦伤。”张明道拍着大腿外侧说,“都说小鬼子打枪准,我看也是吹的,不然那么大个屁股打不中不说,大腿也只是擦伤了。”随后,鬼子迫击炮弹飞了过来,张明道来不及包扎就为炮兵兄弟扛起了炮弹。这场仗打下来,张明道腿上也就留下了一个伤疤。
几年下来,张明道几次死里逃生,也见惯了和战友阴阳两隔的情景。在一次黄河渡口阻击战中,日军在飞机轰炸后,又对中国军队阵地实行了覆盖式炮击,在躲避炮火的过程中,张明道右腿被炸伤,幸亏排长岳义生冒死将他扛下了“火线”。这次战斗打得很激烈,后来听说,团长也在战斗中牺牲了。
阵地上亲手掩埋不少战友遗体
作为一名辎重兵,张明道掩埋过不少战友遗体。“很多人死后都是就地掩埋,连个墓碑都没有。”据老人回忆,由于当时中国军队装备很差,前线作战十分吃力,将士们都是抱着“杀一个够本,杀两个就赚了”的念头拼死作战,让鬼子亡我国家、灭我民族的念头不能得逞。
70年光阴流逝,当年英勇杀敌的小伙成了风烛残年的老人。当年的伤没有让张明道致残,但老年时却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如今他再也站不起来。张明道有个习惯,就是说一会儿话,抚摸一下僵硬的右腿。他说,和战死的兄弟们相比,自己已经算是幸运的了。(本报记者 周洲 石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