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8-sb.com
站内搜索:

我的伯父向荣视——对一位抗日远征军战士的回忆

【2015-09-02 09:08:07】【来源:巴中日报】【字体: 】【颜色: 绿

向世斌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看到各大媒体纷纷刊发纪念性的文章,这让我想起了三伯父向荣视,一米八的大个,生得英武威猛。关于他的故事在我的记忆留存不多,但十分难忘。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三伯父只身斗群豺、智取大野猪的故事在家乡广为流传。那是一个秋日的凌晨,天刚刚蒙蒙亮,三伯父起了个大早,背上一捆柴禾前往麻石赶集。下了院子边下的松林坡,来到河边石桥头的歇息台。突然,右前方的白果树塬里传来群兽相斗的嘶叫声,令人毛骨悚然。定了定神,他猛然想起那里有自己的庄稼地,苞谷红苕已丰收在望。于是立即放下柴禾,手提打杵,快步向半山腰赶去。临近一看,原来是八、九条豺狗(俗称掏狗)正在苕地里围攻一头大野猪。豺狗的团队精神和狡诈人所共知,野猪的凶猛却常被忽视,“一猪、二熊、三老虎”是说野猪比黑熊和老虎还厉害。三伯父不敢轻举妄动,连忙爬上一棵桐树,躲在树荫里坐观猪豺大战。一袋烟、两袋烟,在激战了三袋烟的时间后,好虎斗不过群狼——野猪终于寡不敌众,先是被挖瞎了眼,再是被捅破了肚,终于瘫倒在地上。而豺狗们也大多挂了彩,有瘸了腿的、有伤了腰的、有破了头的。瞅准战机,三伯父一个猛虎出林,从树上跳将下来,大喝一声,抡起打杵,向豺狗挥去,豺狗被这突如其来的阵势吓得鼠窜而去……。就这样,三伯父以逸待劳,渔人得利,大获全胜,意外得到了一头大野猪。

1942年,由于日寇的疯狂侵略,全民抗战的宣传已深入到偏僻的山村。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推论下去,父辈的七弟兄就该抽三了。因父亲是保长,在后方做抗日支前工作,剩下两丁便抽了三伯父和五伯父。五伯父因为年纪尚小,被留下在乡上做了警丁。入伍后,三伯父到底在国军那个部队,人们不问究竟,只知道是出国壮丁,要到缅甸打日本人。直到前些年我看了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后,便推断他应该在抗日远征军的川军团。那一年,为协助盟国英军,年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驻地就在中缅边境一带。打了很多的凶仗恶仗,九死一生,他的肩上、腿上好几处负伤,但终于从血泊里站了起来。抗日胜利后回国,1948年春,因伤残才辗转回到老家--四川省通江县麻石乡乱石子村柏林里。由于身上还残留着弹片弹头,伤痛总在天气变化时发作。关于打仗的生死经历,很少听到他在人前提及。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三伯父对长辈孝顺,对晚辈慈爱。在回家的前两年,他曾托返乡的战友专程代为看望在家的老母(我的祖母),并给家里带回了几样东西。其中有一双银筷子,祖母将它赏给了我,让我兴奋不已。三伯父回家时,着一身笔挺的军装,十分威武,将军呢是山里人所罕见的,让人称羡。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他将一件呢料上衣在我的父亲处换回一担稻谷,并把一顶呢料军帽给我戴在头上作为礼物相送。三伯父读书不多,但深知文化的重要性,他不但鼓励我认真读书,学好文化,还尽其所能地给予资助。

三伯父侥幸从战争中死里逃生,但却没有逃过1960年的那场的大饥荒。极左路线让人头脑发昏,人民公社办起了公共食堂。柏林里的10多户人家,为服从“组织军事化,生活集体化,生产战斗化”,被迫迁到两三里地外的王家河、石板岩,挤住在几个大杂院。饱饭没有吃多久,就无米为炊了。那年三月,因饥饿而浮肿的他只身到县城看病,住在蔡家店子。三天后传回噩耗——被店家用篾席裹尸扔到南门河坝的沙滩上了。

六伯父向荣袖和堂弟向世宗到沙滩认尸时发现,裹尸的篾席已经松开,三伯父脚下的沙滩上有两条深槽,估计当初三伯父还没有死,仅仅是深度昏迷就被扔到河滩上了。脚下的深槽可能是他醒来后拼命挣扎时留下。可怜的三伯父没有死在抗日的沙场上,却死在故乡平静的沙滩上。

1991年,三伯父的儿孙为尽孝,在坟前给他立了块碑。碑文由我撰写,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少习稼穑勤耕苦作,青壮入伍远征缅甸御侮,战罢归里”。还题诗一首:“入缅抗日胆气豪,腰横毛瑟与钢刀。风吹鼙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驰骋疆场斗志强,壮士鲜血染战袍。炎黄子孙原有种,东瀛倭寇岂敢逃”。其碑联是:“枪林弹雨何所惧,日寇国贼岂敢横”。

【责任编辑:苦菜花】
页面功能:【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