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8-sb.com
站内搜索:

“龙的传人”——记巴中市恩阳区万安乡龙灯文化传承人张洪万

【2016-06-12 17:16:09】【来源:恩阳区文广新局】【字体: 】【颜色: 绿

   每年市、区组织的文化遗产日纪念活动现场都有他的专属展区,过往行人会不约而同聚拢观赏交流,兴致勃勃地回忆当年激情澎湃的龙舞岁月;每逢当地重要节庆活动,都有他的“杰作”,龙灯队玩起龙灯将现场喧嚣得风生水起;每当谈及“耍龙灯”,他总是滔滔不绝,浑身的精气神儿,将龙舞文化的前世今生说得头头是道。他就是年逾古稀的巴中市恩阳区万安乡街道龙舞文化传承人张洪万,人们都称他为“龙的传人”。

  “因为我喜欢”

  五十年代初期,文化兴盛,扎龙灯、耍龙灯文化活动在民间广泛开展。万安街道严贵合心灵手巧,制作的龙灯活灵活现、形象逼真,附近的明阳、兴隆、双胜等地的龙灯均出自他的手,是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张洪万的龙灯情结跟他有着不解之缘。

  “‘耍龙灯’让人精神振奋,那时我人年轻,喜欢热闹,龙灯耍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过年半个月的龙舞活动,几乎形影不离。”张洪万回忆。龙是吉祥和正义的象征,“耍龙灯”是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每次耍龙灯,他都很激动,觉得幸福生活马上就要来临,他对龙灯文化情有独钟。

  喜欢耍龙灯,自然就对龙灯制作感兴趣。每次扎龙灯时,根本就没有谁安排,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跟严贵合凑在一起,砍竹子、划篾条、递刀剪、系结扣等,每一道工序,他都记在了心上。为了攻克关键部位,他把有些构件装上又拆、拆了又装,反复操作。

  “1958年冬天,我独自成功扎制了第一条龙,过年耍龙时,当看到我亲手制作的龙灯在空中飞舞时,热泪夺眶而出。”张洪万十分激动,“为了尽兴,我当时还主动担当了龙灯队的“龙头”主要角色,不管再苦再累都无所谓,因为我喜欢”。

  “什么事做好都不容易”

  万安乡每年春节、建党节、文化遗产日等节庆日都要耍龙灯,万安人都知道,这是张洪万最忙的时候。

  走进万安乡即将拆除的老街,一间破旧的老屋里,张洪万戴着老花镜,手拿器具神情专注,当觉察到我们到来时,他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计给我们打招呼。一阵寒暄后,他又投入到了紧张忙碌的工作中。

  墙壁挂着一圈一圈的竹篾、钢丝,靠着几节未完工的龙灯,大方桌上摆放着钳子、剪子、刷子、毛笔等工具和颜料、布匹。没有图纸可看,没有模型可仿,只见他先主干再支架,先外圈再内绕,先上吊再下垂,先粗作再精修,一招一式、一举一动,多年积累下来技艺娴熟流畅。

  “最不好做的是龙的眼睛,俗话说画龙点睛呢……”他不时与我们插话,只见他手握竹篾制成的眼球,在龙的眼眶中反复调试,“由于龙的种类不一样,龙头大小不一样,龙的眼球在眼眶中的位置和眼睛在头部的位置很关键,稍不慎就不协调,就会失真。这只是个龙头的初步轮廓,龙头到龙尾共9节,一条完整的龙灯制作,从材料的筛选准备到框架的制作,再到颜料的搭配上色,再到龙衣的制作穿戴,以及牌灯等一些附属物件的制作大概需要十几天的时间。”

  “这个活路靠的就是个‘精细’,只有更好,没得最好,我做了几十年都不敢保证是做得最好的,什么事情要做好都不容易啊!”他一边做一边感叹。

  “我要把这个艺传下去”

  “当今社会,人们都很现实,农村的人都出去挣钱,很多民间手艺都没人学了,懂扎龙灯这门艺的人就更少了,我建议政府应该高度重视这个事情,光挣钱,思想精神不行也恼火,为了保护好龙灯文化,应该学习,应该鼓励……”一谈起龙灯文化传承的事,一向沉默寡言的张洪万口若悬河。

  乡文化站工作人员介绍,万安乡的龙灯文化内容丰富、从未间断,是每年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项群众文化活动,主要包括箍阳宅、赐吉语、祈福愿、猜灯谜、破迷阵、烧烟花、舞龙灯等事项,是目前最具原生态、保护最完好的文化遗产,具备申报“龙灯文化之乡”的基本条件。由于制作过程和活动开展的耳濡目染,万安乡会“舞龙”的人不少,张洪万的两个儿子除了最关键的环节未掌握外,基本要领也日渐熟知,他们一家古今结合、心手相传,成了龙文化“世家”。

  申报“龙灯文化之乡” 的消息让张洪万扎制龙灯、传承龙文化的底气更足、兴趣更高,他高兴地说“我几十年的爱好大有可为的时间到了,传承龙灯文化大有希望了!”

  “龙灯做得好不好,主要是看龙头是否‘威严’,龙身是否‘协调’,龙头要‘威严’,额头就要高、要宽,眼睛就要大、要凸;龙身要‘协调’,龙衣的颜色就要醒目大气,每一节的间距要合理……”龙灯扎制现场,张洪万向儿子张文平传授技术要领,他说,养儿不学艺,挑断箩兜系,我们要把这个手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做好‘龙的传人’。据了解,他们父子俩赶制的龙灯将在全区6月初开展的运动会开幕式上亮相。

  龙的传人与龙共舞,龙的精神与时俱进。锲而不舍的专注,痴情不改的执着,必将造就出一条条亮丽夺目、惊世骇俗的“中华龙”,“中华龙”的万丈光芒必将映照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华光异彩。(审核:晏陶)

 

【责任编辑:苦菜花】
页面功能:【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