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姓,是中国非常稀有的一个姓氏。如今,在四川巴中有300多人。在成都工作、原籍巴中的别凌,就是其中之一。
小时候,别凌常听老人讲湖广填四川的故事,很多人都说祖先是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移民来的。巴中别氏究竟来自何方,不得而知。因此,别凌十分关心别氏的来历,“总想有一天能弄清巴中别氏家族从何而来的问题。”
墓碑作证,别氏原是陕西移民
2000年初,别凌在协助父亲别正堂编写《巴州别家河别氏家谱》时,想到得找一些“传家宝”或先祖墓碑,以佐证别氏的祖籍。
图据网络
经多方寻找得知,别氏先祖留下的家谱被烧毁了,先祖的老坟园变成了农田,一些墓碑被铺了晒场或搭作水井的盖子。
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10多块别氏祖先的墓碑。其中一块是为纪念入川始祖别维汉诞辰200年,在光绪20年(1894)九月二十八日时重新修建的墓碑。墓碑上记载,巴中别氏祖籍“原在陕(西)西安府富平县东河里麦子店”,“后由秦入蜀”移民到“巴州中二甲柏顶子山下”(今巴中市巴州区光辉乡宋兴村3社)。
这块珍贵的墓碑表明,巴中别氏入川始祖别维汉,在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大潮中,是从陕西移居到巴中的,而不是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来的。
知道了祖居地后,别凌很想了解祖居地的现状,特别想知道那里还有没有别姓族人,还有多少人。
走访祖地,三百年后族人团聚
2002年6月,别凌到辽宁大连参加培训学习,恰好班上有一个来自陕西的同学。大家熟悉后,别凌委托他打听富平县有无别姓的情况。
培训班结束后不久,这个同学给别凌打来电话,叫他找富平县觅子乡别家村一个叫别维岳的人。别凌与别维岳取得了联系,得知那个村里的大部分人都姓别。这个时候,别凌还不敢肯定觅子乡别家村的别姓人就是同族人。
2004年3月,为进一步弄清祖籍地的有关情况,别凌给当时的富平县委书记写了一封信,请求帮助查证“富平县东河里麦子店”地名的沿革等情况。不久,别凌收到回信,信中确认富平县的别姓人主要集中在觅子乡,并考证了有关小地名。这封回信,让别凌基本上确定,觅子乡别家村就是祖籍地。
2005年6月,别凌踏上了探寻祖籍地的旅程。他走访了觅子乡别家村的别维岳等人,当地别姓人十分惊讶,没想到300年前离开别家村的族人后裔,还能回来寻根。
2009年6月,别凌陪同父亲再次踏上祖籍地,先后到别家村的别姓族人家里走访。热心的别氏族人纷纷为他们介绍情况,有的还拿出珍藏多年的“传家宝”。“这次到别家村,让家父有生之年亲眼看到了祖籍地概况和族人的生活情况,也加深了我对祖籍地的认识和对族人的进一步了解。”
别凌在寻根问祖中发现,入川始祖别维汉墓碑记载的“东河里麦子店”这个地名,就是如今的富平县觅子乡西上官村别家组。虽然找不到“东河里”这个地名的记载,但“觅子店”这个地名很早有记载。据说,东汉时的虎牙大将姚錤曾在那个地方寻子,所以当地地名叫觅子。
明朝万历版的《富平县志》记载,洪武3年(1370),富平县划为4个乡,辖44个里,其中横水里统辖觅子店别家堡等6个村堡。这是有史记载以来,第一次出现别家堡这个地名,“表明那时的别姓人家已经比较多了,否则也不会出现‘别家’这样带有浓厚家族色彩的地名。”别凌说。
别凌进一步考证发现,别家堡的东面,有一条发源于铜川的石川河流过,当地人称为东河。东河里,这个地名应该是此地。“通过上述考证,可以肯定,别氏由秦入蜀的起始地,就是富平县觅子店别家堡。”
如今,富平县的别姓人家,大都集中在觅子乡。据2005年户口部门管理统计,富平县的别姓人一共有508人。
部分族人,把别姓改为了白姓
为把《巴州别家河别氏家谱》编写得更为扎实,别凌对巴中的别姓人进行了一番调查。他发现,在入川后的漫长岁月中,有的别姓族人由于种种原因改为了他姓,但后来又把儿女恢复为别姓。
有的族人由于长期无法与陕西富平的老家有联系,文化程度不高,四川话中“别”和“白”读音相近,有的地方甚至是同一个发音,加上外人的质疑,于是对这个独特的别姓产生了怀疑,改为了白姓,并由此认为白姓才是正宗的,对其他族人姓“别”进行干涉和指责。
尽管如此,那些改为白姓的族人,其本人和儿孙在取名的时候,仍在沿用别姓的字辈。对此,“我对改为白姓的族人进行了耐心讲解,但这些族人仍半信半疑,难以更正。”
别凌调查得知,如今,巴中的别姓族人有300多人,主要分布在巴州区光辉乡宋兴村、哨台村,三江乡明月寺村石沙坝,兴隆乡牌坊村喻家梁,石城乡北包嘴村、马家坝村,宕梁乡插旗山村;南江县赤溪乡蒲坪村,花桥乡唐家坝村,下两乡阳光村,关坝乡石羊村;通江县龙凤场乡花山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