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之谈:
泸州念好“七字诀”,遂宁坚持“四变四不变”
创建打算:发动群众、对标补差、攻坚克难、拾遗补缺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3月28日,四川省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新一轮创建工作专题会在成都召开,遂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颖的一番感慨引发与会者共鸣。
在新一轮三年创建中,我省20个市、县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其中地级城市8个、县级城市12个,数量居全国前茅。今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全国文明城市要向西部地区倾斜,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延伸。
机会就在眼前,如何提升城市品质,实现我省县级城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零的突破?与会者分享经验、谈未来打算。
用劲
形成干事创业、热火朝天的创建格局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功的总体比例只有13%左右,难度可想而知!”正如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所言,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
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不好拿,过来人的经验弥足珍贵。泸州市2015年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就了“三年创建一举成功”的佳话。“我们的经验是念好‘七字诀’。”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鞠丽说,这七个字分别是学、浓、带、实、准、严、硬。“学,就是对测评体系进行全面分析、精准解读、系统培训;浓,就是通过公益广告营造创建氛围;带,就是将社区作为创建关键点、落脚点。”为了打开全国文明城市的大门,泸州还做了创建工作精准对标对图对点、督查考核“逗硬”等一系列工作。
2017年遂宁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创建文明城市10余年,我们做到了‘四变四不变’。”杨颖说,遂宁的经验是领导班子在变,成功创建的决心不变;无论测评体系如何变化,对标创建的导向不变;无论时代环境如何变化,始终把为民惠民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建的形式手段在变,制度创建的要求不变,始终用制度统揽全局,在形成合力和常态化机制上下功夫、求突破。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关键要有‘用劲做事’的自觉意识。”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认为,泸州和遂宁创建成功的共同点是“都有一股劲儿”,形成了干事创业、热火朝天的创建格局,值得新一轮提名城市学习。
决心
拿出永不放弃的韧劲创则必成
“新一轮创建中,我们将坚定‘创则必成’的信心和决心,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推动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自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杰表态,过去三年,自贡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在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公共环境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将狠抓薄弱环节,在责任落实、全面创建和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
“将召开动员大会,激发各界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积极性。”宜宾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周世纯说,宜宾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规划已拟好,第一年将对标补差,按测评体系标准打牢基础;第二年将攻坚克难,针对城市管理、环境污染、企业诚信等重点难点问题,提出进一步整改措施;第三年将专注于拾遗补缺、全面达标,力争2020年创建成功。
都江堰市第二次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都江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小峰分析了之前文明创建载体不够丰富、群众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到位、创建思路和成果不够多等不足。“接下来三年,我们将重点着力三方面:以城市精神塑造推进创建载体品牌化、以城市品质提升推进创建成果优质化、以构建联动机制推进创建工作常态化。”
“我省20个提名城市的创建基础都很扎实,其中14个城市是第二次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积累了丰富经验,增强了底气和信心。”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不少城市都表现出了必胜的决心,也拿出了具体的措施,只要再拿出勤奋踏实的拙劲、敢拼敢冲的狠劲和永不放弃的韧劲,创建就一定能取得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