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8-sb.com
站内搜索:

巴中市交通扶贫纪实

【2018-06-19 09:05:19】【来源:巴中日报】【字体: 】【颜色: 绿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旺”,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在巴中却是千年无解的难题。

  在山高地险、沟壑纵横的巴中,“行路难”长期阻碍着群众脱贫奔康,交通瓶颈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2016年前,全市仍有296个建制村不通畅,其中绝大部分是贫困村。

  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基础在交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农村公路发展作出指示: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

  打通断头路,畅通联网路,建成便捷路。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市委发起第三轮交通大会战的动员令,积极探索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路发展新路子,建设畅通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助推巴中迈入发展快车道。目前,全市2425个行政村全部通畅,乡镇、建制村通畅率100%,交通先行战略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打开大山险阻,山村因路蝶变

  大山阻碍了山村与外界的联络,阻断了山区群众的发展致富希望。

  被称为“大自然的收藏”的平昌云台镇龙尾村,因保存着完整的川东北农耕特色声名远扬。虽距离场镇仅2公里,由于村里不通路,出行上梁下河,往返一趟要5个多小时;物产卖不出去,产品运不进来……龙尾村积贫积弱趋势愈来愈烈。1100多人的龙尾村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口留守,这个古老而美丽的村落眼看趋于衰亡。

  龙尾村是全市未通公路的山区村的缩影。

  2011年以来,我市利用专项扶贫资金建设村组道路、联网公路1200余公里,在连片扶贫开发区域内,通过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建设村组道路、联网公路、产业路约4300公里。

  经过多年的交通会战,巴中交通网络主体框架已基本形成,区位优势正在凸显,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但是在一些边远村社,交通“毛细血管”仍未通达,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任重道远。

  “山高、路长、人稀、投入大”,市公路局农村公路科科长王彦卓总结我市山村公路建设特点时说,他曾用近2个月走遍南江县未通畅的131个行政村,山路阻碍给群众带来的不便让他感触很深,“南江县红岩乡云光村在路不通时,群众下山赶场要走5个小时。2016年前,全市还有296个建制村不通畅,虽然占总量不大,但都是“硬骨头”,基础条件差,施工难度大,每公里路建费用高达150万元;而在我市其他地方,一般约为每公里70万元。

  打通毛细血管,加强对外联系,不仅是全市人民的愿望,更是市委、市政府的决心。

  被称为“云端村”的南江县兴马乡庙坪村,村民王仕元的妻子10几年前上山背玉米,被竹尖刺破小腿血管,70公里的送医路花了7个小时,因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虽救下一命,但多次手术花了31万多元,因此致贫。2016年,水泥路、扶贫产业同步进村,王仕元苦干巧干,评上了村里的“脱贫之星”。

  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实施县、乡道改造1093公里,村道窄路基路面加宽改善工程620公里、村道延伸联网路1030公里、村内通组路980公里、渡改公路桥3座。全市2425个行政村畅通率100%,乡镇畅通率100%。

  建设公路长廊,乡村因路更美

  “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精准扶贫的先导、统筹城乡的引擎、新农村建设的载体。

  站在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的半山腰极目远眺,青山巍峨,绿树成荫,玉带似的公路在一幢幢新居间蜿蜒穿梭,串起座座村落和成片果园。

  在村支书杨彬眼中,这个位于两县交界处的村庄,曾因道路未联网而饱受“断头路”之苦。4年前,枇杷村与省道的3公里连接线打通后,曾经的偏僻山村已成了远近有名的省级“四好村”。

  道路的通达凝聚着交通人的汗水。作为市公路局农村公路科科长,王彦卓一年有一半时间在路上,规划到村道路时要跋山涉水实地考察,道路建设时要实地督察质量,道路移交使用后还要不定期和同事们抽查,他曾创下连续下乡45天的记录。

  村道路的资金一般是政府出一部分,村民还需自筹一部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成为村民的共识。恩阳区渔溪镇凤鸣村修路时,上至82岁的老人,下至20出头的年轻人,基本全家出动;平昌县元山镇复兴村修村道,一天时间村民就捐了140万元,其中在外创业的罗坚捐款100万元,80多岁的张宗秀老人用手帕包了20元……

  三分建、七分养,路修好后要管护。我市积极开展“第三轮交通大会战”,突出加密、联网、升级的主攻方向,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全面推行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制度。按照“政府主管、交通主抓、群众主体”的原则,建立区县路政员、乡镇监管员、村护路员的农村公路管理体系。全市每个村设立1支相对稳定的养护队伍,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真正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针对公路里程长、养护力量不足的问题,不断探索创新“路长制”等农村公路养护模式,补齐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短板。目前,全市共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路1038公里,平昌县被评为全国、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和谐协同发展,乡村因路致富

  让“四好农村路”与自然生态、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村庄和谐共生,与乡土文化、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协同发展。

  2016年水泥路进村时,南江县兴马乡庙坪村特困户张正仁挥笔写下励志对联:“贫穷哪由天命定,汗珠落地土生金”。经过一年多时间,他连续发展了金银花、苗圃、中药材、母猪和肥猪等致富项目,项项收入超万元。

  平昌县云台镇龙尾村,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以茶叶产业和旅游业为依托,仅仅两年时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龙尾村为核心的三十二梁景区成功入选国家AAAA景区,龙尾村于2017年被农业部确定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曾经外出的乡邻相约而回,游客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

  恩阳区关公乡西南村在十余年前开始种植葡萄,货车仅能抵达村口,受限于道路交通运输,村民全靠背背篼赶集式销售,全村年葡萄产销量长期徘徊在每年上百吨。四好农村路修通后,游客来了、商贩开着货车来了,去年网店开到了村里,村民的葡萄在地里就销售一空,目前年产销量达到上千吨级别,成了有名的葡萄专业村。

  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以农村公路为纽带,实现增加值达40.58亿元,增长3.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1%,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

  目前,全市新建和改造的农村公路全域覆盖200个乡镇2448个村(居),公路深度衔接全市18个AAAA级景区,建成农村公路“森林走廊”12643公里,实现2020年具备条件建制村社社通硬化路目标,真正做到道路延伸到哪里、景观大道就靓丽到哪里、乡村旅游就繁荣到哪里。

【责任编辑:苦菜花】
页面功能:【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