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春时节,巴州区和南江县交界的阴灵山一带及南江县朱公、黑滩两乡镇,一些被称为春倌的说春人,会手持春牛、春帖、孝春棒等道具走村串寨,挨家挨户说春、送春帖、报吉祥。通过市民协音乐舞蹈专委会的介绍,我们认识了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春传承人谭永立。
“说春”30年他是非遗传承人
在南江县长赤镇黑滩乡一山腰上,居住着这样一位“说春”艺人,他名叫谭永立,今年70岁。从1980年开始,他便开始“说春”,大多在广元(苍溪、旺苍)和巴中(通江、南江)等地进行,如今有30多年了。据了解,谭永立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说春的代表性传承人。
农历十月到次年春分春倌走村串户进行表演
“一进门来观四方,主家修座好华堂……”来到一户人家,谭永立先会对主人家的房屋进行描绘,这叫《开财门》。
谭永立介绍,“说春”规矩不少,进院坝、进中堂,每到一处有不同的唱段,“见啥说啥,见什么人唱什么歌。”谭永立说,还会对主家的职业进行称颂,“七十二行,行行有歌。”
说完吉祥话,他会给主人送上春帖(黄历)。期间,主人会给礼钱,礼钱没有定数,没钱舀两碗谷子、玉米都可以。结束时,春倌为表示感谢会说《道谢春》。
“说春”讲究不少,唱词来自民间顺口溜,需讲究合辙押韵,有时还需结合环境即兴编词。而道具也颇有讲究,春牛需用麻绳系上,孝春棒是一根木棒,有13个手掌宽度那么长,因此也叫十三把。谭永立说,春倌一般从小阳春时节(农历十月)开始走村串户表演,直到第二年春分才结束。
不断完善说春艺术他希望这门手艺能得到传承
谭永立讲述,上世纪80年代,“说春”相对火热,谭永立便跟着师傅学起这门技艺,“那些年,‘说春’的报酬还可以补贴家用。”谭永立说,如今“说春”并不挣钱,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学。
“虽然愿意学习的人少,但‘说春’艺术存在就有它的道理。”对于说春艺术的未来,谭永立并不过多担心,他如今有三个学生,年纪都在40岁以上。“要让年轻人对‘说春’感兴趣,就要不断完善创新。”(巴中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