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8-sb.com
站内搜索:

媒体融合为纪录片产业打开新空间

【2018-05-04 16:24:47】【来源:中国文化报】【字体: 】【颜色: 绿

  本报记者 于 帆

  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五洲传播中心、哔哩哔哩(B站)联合主办的“国际视域下中国纪录片产业与传播论坛2018”在北京举行。论坛发布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对2017年度国际视域下的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同时,与会专家围绕“传播”“品牌”两个关键词,探讨了中国纪录片产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纪录片年收入超60亿元

  据统计,2017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39.53亿元,年生产总值为60.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5%。按生产投入体量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电视台21.13亿元、民营公司7.27亿元、新媒体机构6亿元、国家机构(除电视台之外)5.13亿元。对比2016年,电视台、民营公司和新媒体的生产投入都有不同幅度增长,其中新媒体涨幅最高,达到50%。对此,《报告》认为,中国纪录片已形成以专业纪录频道、卫视综合频道为主力,以新媒体为重要支撑的基本格局。

  课题组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对过去一年纪录片在创作方向和传播渠道上的主要特点作了总结。他表示,“纪实+文化”成为纪录片栏目的主要创新思维和路径,节目题材从聚焦单一的文化品类转向更加关注文化现实演绎,节目样态也体现出纪实与综艺、剧情等多形态融合的特征。“市场化是专业纪录频道近年来关注的重点,品牌化则是目前形势下专业频道面临的新课题。”张同道认为,纪录片不但要打造IP,更重要的是要创建中国纪录片的文化品牌。

  中国纪录片产业边界不断扩展

  随着网络视频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用户付费能力的明显提升,新媒体已然成为纪录片产业的核心平台和驱动力之一,持续推动纪录片栏目内容的样态创新。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总监干超认为,2017年,纪录片生产、传播正在形成诸多转型,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即是在栏目依靠电视平台自身的影响力和优质节目内容自主传播外,充分利用“两微一端”、视频网站等新媒体平台搭建更多传播路径。“内容上不仅推出了更适合网络播出的微纪录片,同时也将传播方式扩展为电视首播、网络接力、多轮推广的梯次传播模式,纪录片市场正在发生转变,用户和资本对纪录片的兴趣都在持续增强。”

  不仅是电视台纪录片栏目正主动拥抱新媒体,作为新媒体平台的各大视频网站也开始在新媒体纪录片领域发力。《报告》显示,2017年,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的活跃用户规模保持“三国鼎立”格局。新媒体纪录片特点突出,培育IP、开发IP市场成为新媒体纪录片发展趋势。其中,自制内容尤为突出——腾讯视频成立了“企鹅影视纪录片工作室”,优酷致力于打造纪实院线,哔哩哔哩推出了针对纪录片的“寻找计划”。业界认为,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下,新媒体传播正在为纪实影像产业化开拓出更大的想象空间。

  纪录电影迎来市场拐点

  在2017年中国纪录片产业中,纪录电影发展尤为迅速。不但影片数量大幅度增长,票房总量也在不断上涨。《报告》显示,2017年获得公映许可证的纪录电影数量达到44部,较前一年增长51.7%,16部影片共收获2.69亿元票房,其中10部国产片票房达2.63亿元,同比增长237%,不仅创造了单片票房1.7亿元的最高纪录,而且3部纪录片单片票房超过3000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二十二》斩获1.7亿元票房,创造了中国纪录电影票房新纪录,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票房破亿元的纪录片。业界对《二十二》所获得的市场成功感到欣喜,认为在目前并不完全成熟的纪录电影市场状态下,该片在票房上的爆发印证了国产纪录电影的营利能力在大幅提升。

  纪录片《二十二》对整个纪录电影行业发展产生了重要拉动作用。不过,在该片导演郭柯看来,纪录电影的票房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和市场的偶然性相关。《报告》分析认为,目前大多数商业电影采用的“宣传—发行—影院—观众”传统宣发模式,非常不利于相对小众的纪录片。相较故事影片,纪录电影属于“慢热型”,很难仅靠前3天的票房判断其后市表现。

  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的纪录电影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从而选择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工具和特性,为纪录电影和艺术电影探索出一条全新宣发渠道,即借助点映平台对影片进行长线放映。郭柯表示,点映这一形式在纪录片《二十二》宣发过程中对拉动票房产生了很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众筹、点映、口碑推广……制片方正在尝试更多渠道为影片找到受众定位,这也在无形之中带动了更多观众前来观影。”郭柯说。

【责任编辑:苦菜花】
页面功能:【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