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楠
因为“油腻中年男”许知远和冯唐、窦文涛的访谈,有涵养、有主见的“冻龄女神”俞飞鸿近一年来经常被送上热搜。人们对俞飞鸿颜值与谈吐的赞美,其实暗含着这样的陷阱:第一,大家更多称道的是“女神”已年过不惑、看起来仍然这么“年轻”,好恶的标准和依据仍是年龄(够不够年轻),如果俞飞鸿像《三块广告牌》的女主演麦克多蒙德那样欣悦于满脸皱纹,可能很多观众会立马关掉电视;第二,窦文涛等男性访谈者,不论是在表达真实看法、还是在为了节目效果扮演普通群众,他们指向的有关婚恋、变老等等问题都在时刻提示着我们,不再那么年轻的人(女性)在生活中要面对的种种不友好与困境。
世界卫生组织尚且将对“老年”的定义拉长到65岁以上,而年龄歧视——更加年轻的人对于不再那么年轻的人的歧视(我们甚至无法给这种荒谬的歧视一个更加严格的定义),在当今的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社会都显得尤其尖锐。不管是在娱乐圈还是在普通职场,不管是在用工招聘的现场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再那么年轻”仿佛成了一种原罪,它意味着你守旧、笨拙、“土”,于是无来由地,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25岁还没有男朋友就是恐怖的,结了婚生了子的女人就是没有魅力的,爷爷奶奶带孩子就一定是不科学的,跳广场舞和听摇滚相比就是低端的……而在音乐节等文化活动场所,你则鲜能见到一个“不再那么年轻”的人。互联网的普及与消费主义的盛行,更是将这种年龄歧视推波助澜。“键盘侠”以年轻人居多,唯“流量”马首是瞻的市场要取悦的,当然也是那些还未曾体味何谓成熟与老去的年轻人。那些“年轻人”不知道,他们歧视的正是未来的自己。
粗暴地以年龄为依据的歧视毫无来由,且经过了传媒与网络的夸张变形。对年龄的歧视和对年轻的自以为是,不久前被来自西班牙的时尚趋势分析师Raquel“暴击”——在中国长期拍摄了神态和衣着各异的中老年人之后,Raquel分享道:“我对年轻人不感兴趣,他们总是穿的一样,而老年人总能带给我新鲜感。”年龄歧视背后是从衣着到人生追求的彻底的不自信与全面平庸。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占据和守卫生理意义上的年轻,而一个社会各个行业的中流砥柱和“把关人”,则往往是也必须是生理意义上并不那么年轻的人们。
能够保有好奇、与时俱进的是心态,不是“十八岁”。破除年龄歧视的迷思,全社会都亟待抛开莫须有的年龄枷锁,解锁“无龄感”。社会大环境应做到不因年龄而歧视任何分工与职位、性别与人生选择;而我们每个人,都应俱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勇气。王德顺80岁上T台走秀,秦怡满头银发出演电影,许渊冲年过耄耋仍能醉心于翻译……莫须有的年龄歧视,不能成为让我们被画地为牢的理由;“有名”“有钱”并不构成拥有“无龄感”的必要条件。健康的生活方式、认真努力的生活态度、“不服老”的精神追求,都是无价而易得的。对自己有信心而负责任,对生活有热情而能执着,对明天有要求而有行动,就可能超越“年轻”而抵达青春精神的常在。当然,如果“倚老卖老”,完全因为什么活动或想法“太年轻”“幻稚”或“跌份儿”而主动将自己拒之门外,就是另一种作茧自缚了。
青春当然值得歌颂和追忆,整个社会和每个个体,若能不在年龄上画地为牢,才是更值得赞美的。